——專訪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占武
“生態問題”關系國計民生,在畜牧養殖業中,生態問題同樣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活,F如今,隨著畜牧養殖業的規;l展,每年所產生的養殖廢棄物載量已不容忽視,尤其在養殖密集區,養殖廢棄物已成為環境污染源之一,因此,對于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產體系顯得尤為迫切。對此,河北畜牧網記者專程拜訪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河北省生豬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崗位專家、河北省有機與生物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王占武研究員,帶領大家一同了解河北省在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是如何做的。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河北省有機與生物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
河北省生豬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崗位專家 王占武
利益在左 生態在右 讓種養融合帶來共贏
河北省是畜牧大省,全省蛋、奶、肉產值均在全國前列,河北省畜牧業在不斷壯大,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的同時,還面臨著大量養殖廢棄物帶來的諸多挑戰,河北省畜禽糞便年產生量為1.08億噸,畜禽養殖COD(化學耗氧量)、總磷和氨氮排放量在全國分別占第三、第三和第六位。畜牧養殖廢棄物帶來的生態環保形勢尤為嚴峻。2016年12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提出: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王占武研究員介紹,國家層面對于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非常重視,河北省為貫徹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于2017年就制定了《河北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針對省內實際情況,轉變觀念,取得了顯著效果。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要統籌推進,未來的農業也需要構建和諧的生態系統,不斷融合共生,無論在養殖端還是種植端,都要在相互協同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整體,王占武研究員介紹說,“適度規模養殖,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已成為業界共識。他們根據河北省在畜禽養殖廢棄物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后,建立了三個不同的處理利用模式,通過實踐,這三種模式很適合河北省的生產情況,代表性企業也運行良好,綜合效益非常顯著,典型企業均獲得良好綜合效益,發展勢頭迅猛。
首先是“種養一體園區循環模式”。這種模式類似歐美國家的大型農場,種養結合,園區內能實現農畜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我省的典型企業,如河北津龍公司,通過自建的生物發酵有機肥廠和沼氣發電工程,充分處理和利用了園區內生豬、肉牛、奶牛、肉羊養殖產生的廢棄物,每年節約了大量電費和化肥投入,基本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內部循環,其他企業,如武安智壽源林牧公司、河北裕豐京安公司、廊坊歐華農牧公司等企業也都通過種養結合一體化園區建設,基本實現了糞污的循環利用,綜合效益十分顯著。
“肥料化區域循環模式”,也叫“第三方處理利用模式”,就是在中小養殖場較為集中的區域,建設專業化有機肥料企業,將周邊養殖戶(場)產生的畜禽糞便和部分作物秸稈先進行生物發酵處理,轉化為優質有機肥,就地就近還田,或進行深加工,與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微生物和營養元素結合,轉化為生物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等種植業需要的高價值產品,從而突破有機肥不能遠途運輸的障礙,是解決區域性過剩的有效途經。如石家莊金太陽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該公司地處晉州、藁城、無極蛋雞養殖集中區,有效處理和利用了當地蛋雞養殖所產生的廢棄物,每年可向市場輸出大量優質生物有機肥。
第三種模式是“種養肥三產融合模式”,就是在規模種養農區,養殖業、種植業和有機肥料三類經濟獨立實體,采用契約結盟方式,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一定區域內農畜廢棄物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如河北優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作為有機肥生產企業與生豬、肉雞養殖企業簽訂養殖糞便供應協議,與高端農產品種植機構簽訂供肥協議,三方融合,構建形成了區域性循環農業產業鏈,解決養殖場糞污處理難的同時,為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和土壤健康保育提供了優質肥源。
關于畜禽養殖廢棄物的三種處理利用模式的視頻請點擊下方鏈接觀看https://v.qq.com/x/page/g3314xq6n7r.html
通過多種模式的建立和推廣,越來越多的農牧企業組織轉變了思想認識,從被動變為主動,養殖戶在意識到養殖廢棄物造成污染的同時,學會了如何去轉化為資源,種植戶越來越多的通過施加有機肥去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及改善土壤的營養平衡,實現了多方共贏。
生態建設路漫漫 綠色發展在路上
王占武研究員在采訪中指出,目前,盡管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農畜廢棄物的治理工作,一些社會資源也進入該領域,但畜禽廢棄物的處理利用率還有提升空間,配建的設施設備待提檔升級,通過分析,他總結出幾項關鍵原因。
“搞種植的不養,搞養殖的不種”王占武研究員告訴記者,種養兩業分離依然普遍,造成物能循環鏈斷裂,沒有形成“養殖-產品-廢棄物-種植業-產品-養殖業”的循環型結構,如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養殖場建好處理設施,通過設備無害化處理完廢棄物以后,如何用到田地里?這是亟待解決的;其次是養殖規模大而集中,超過了區域負載能力,并且糞肥主要用于蔬菜和果園等經濟作物上,大田作物用量還很少或不用,更加劇了區域過,F象的發生;第三是糞污處理利用技術有待提高,如普通發酵有機肥技術含量低,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有機肥價格低廉,運輸半徑有限。目前大部分采用地上槽式或罐式發酵反應器等發酵模式,但在溫室氣體處理、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還不能滿足需要。沼氣方面存在產氣率不高,沼氣深度開發利用不夠的情況。
針對目前河北省在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王占武研究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要轉變以往的傳統觀念,遵循“適度規模,種養融合”原則,要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結構、特點及農業生產資源的分布、存量,因地制宜,頂層設計,打破種養兩業分離格局,根據糧、飼、菜、牧、肥、沼等資源存量和耕地承載,進行統籌測算,合理規劃布局;要完善政策法規,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約束種養企業行為,另外要完善補償機制和長效激勵機制,加大對循環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政策補貼,引導轉變。他強調要對現有較為成熟的循環模式及時進行整理規范,探索建立適于不同生態和種養結構區的循環產業模式,提高科學合理性;要加快技術創新,提高源頭減排和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技術水平,如,糞污減量化技術、固態有機肥高值轉化技術和設備、環境安全評價技術等。

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
王占武研究員認為,高效處理和利用養殖廢棄物,做好生態循環,不單單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如中小規模養殖機構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上存在監管難,出現斷頭工程的問題,都需要體制機制的創新和政策上的鼓勵,需要社會相關各方共同去努力才能解決好。
用好政策練好“內功” 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對于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各級政府部門都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和保證措施,王占武研究員介紹說,河北省也出臺了相關支持政策,提供了大量資金扶持,從2017年開始,借助國家層面的支持,推進畜牧大縣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重點支持了畜禽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建設和改造,包括規模養殖場、區域性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和大型沼氣工程三大類項目;例如以藁城、平泉等7個縣為試點范圍,推進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實現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另外,河北省在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建設用地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業用電政策、沼氣發電收購政策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支持。王占武研究員還表示,當前河北省對非畜牧大縣也在積極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而且推進工作從以往的畜牧業,擴大到了種植業和環保部門,通過全方位的支持、引導及約束,讓河北省畜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的順利進行得到了保證。他建議,廣大養殖戶要正確認識當前畜牧生產發展形勢,響應政府號召,積極落實配套好廢棄物處理設施設備,發展綠色畜牧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此外,2021年開始國家還對“種養循環農業”做了一個五年左右的重點扶持規劃,鼓勵第三方農技服務組織參與其中,提供相關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他認為,對于沒有涉及過或者剛準備參與種養融合相關農牧服務的個人和機構來說,這也許會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促進農牧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一環,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關系著我國廣大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系農村能源革命,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事。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堅持適度規模養殖,發展綠色高效循環模式,一定會實現現代化畜牧業綠色生態發展。

|